吸震转向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5469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480012160.2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它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辆车身的一部分(31)上使得车辆碰撞时在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情况下转向柱可从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转向柱和车身的该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375),另一个包括保持部(342a);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372),该冲击能吸收件包括可与保持部(342a)接合的接合部(372b),并且可在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同时接合部与保持部保持接合时变形,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用于根据转向柱相对于车身的所述部分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的速度改变要由冲击能吸收件的变形产生的冲击能吸收载荷的能量吸收载荷改变机构。

    吸震转向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2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710305854.0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身的一部分上使得转向柱在车辆碰撞时在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转向柱和车身的所述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另一个包括保持部;要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其包括可与保持部接合的接合部,在接合部由于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而与保持部接合之前,接合部和保持部彼此隔开预定的自由运行距离,冲击能吸收件可在接合部与保持部进入接合之后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时变形,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和用于在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期间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冲击能吸收件的接合部与保持部之间的接合的接合调节机构。

    吸震转向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3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5855.5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一部分上并包括柱体和柱保持结构的转向柱,该柱保持结构包括安装部,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所述部分分离以允许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离所述部分,所述部分设有保持部;及作为板件的冲击能吸收件,包括由弯曲部和从其各相对端延伸的两臂部组成的基本U形部,一个臂部包括端接于接合部中的端部,冲击能吸收件安装于安装部使得两臂部沿着与转向柱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使安装部沿板厚方向由两臂部夹在之间;冲击能吸收件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转向柱沿前进方向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期间由安装部的前端部变形,使得弯曲部的位置逐渐改变从而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吸震转向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84331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480012160.2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它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辆车身的一部分上使得车辆碰撞时在车辆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情况下该转向柱可从车辆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并且其中转向柱和车辆车身的该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而转向柱和车辆车身的该部分中的另一个包括保持部。该转向装置还包括要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该冲击能吸收件包括可与保持部接合并可在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同时接合部与保持部保持接合时变形的接合部,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吸震转向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2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5854.0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要固定在车身的一部分上使得转向柱在车辆碰撞时在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车身分离并可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转向柱和车身的所述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安装部,另一个包括保持部;要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冲击能吸收件,其包括可与保持部接合的接合部,在接合部由于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而与保持部接合之前,接合部和保持部彼此隔开预定的自由运行距离,冲击能吸收件可在接合部与保持部进入接合之后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动时变形,从而冲击能吸收件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和用于在安装部和保持部的相对移动期间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冲击能吸收件的接合部与保持部之间的接合的接合调节机构。

    车辆悬架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05154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780010156.6

    申请日:2007-03-06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10;220;250),包括:(a)悬架弹簧(28;224),其将车身(24)和车辆的车轮(12)弹性地互连;(b)致动器(26),其与悬架弹簧平行地设置,并具有电动机(54),使得致动器能够基于电动机的力产生强制车身和车轮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的致动器力,并能够使所产生的致动器力作为与车身和车轮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的移动相抗的阻尼力作用;以及(c)控制装置(140),其构造成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工作控制致动器产生的致动器力。控制装置(140)能够建立恒定力产生状态,在恒定力产生状态中,致动器用从作为电动机的电源的电池(130)供应的电力恒定地产生致动器力作为恒定致动器力,使得所产生的恒定致动器力沿着用于强制车身和车轮朝向彼此的回弹方向和用于强制车身和车轮远离彼此的弹跳方向中一个方向作用。控制装置构造成基于电池的充电状态控制恒定力产生状态。

    吸震转向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9538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305855.5

    申请日:2004-04-2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吸震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一部分上并包括柱体和柱保持结构的转向柱,该柱保持结构包括安装部,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二次碰撞情况下可从所述部分分离以允许转向柱沿车辆前进方向移离所述部分,所述部分设有保持部;及作为板件的冲击能吸收件,包括由弯曲部和从其各相对端延伸的两臂部组成的基本U形部,一个臂部包括端接于接合部中的端部,冲击能吸收件安装于安装部使得两臂部沿着与转向柱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的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使安装部沿板厚方向由两臂部夹在之间;冲击能吸收件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转向柱沿前进方向相对于所述部分移动期间由安装部的前端部变形,使得弯曲部的位置逐渐改变从而吸收二次碰撞产生的冲击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