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50755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010141567.2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系统(M),包括:气囊(40),其覆盖车辆(V)的前柱(1)的前表面(1a)侧;充气器(55);气囊盖(65);壳部(61),其收纳并保持气囊和充气器,并保持气囊盖;以及,螺栓(59),其设置成从壳部延伸,用于将气囊系统安装至前侧门(11)的安装部。对前侧门的外板(18)进行加强的外加强件(19)的一部分,构造为与螺栓连接的前侧门的安装部(20),通过使螺栓(59)与外加强件上的安装部(20)连接,将气囊系统(M)安装在前侧门的一部分处,该部分在面向车辆外侧的一侧靠近于腰线(14)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857005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41722.0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 B60R21/21 , B60R21/2338 , B60R2021/23308 , B60R2021/23316 , B60R2021/233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系统(M1),安装在具有前侧门(13)的车辆中,前侧门(13)相邻于前柱(1)的后部安装,且各前侧门(13)具有外部后视镜(27)。气囊(42)包括:柱覆盖部(47),其布置成,当其完成充气时,其覆盖前柱(1)的前表面(1a);适配单元部(50),设置在柱覆盖部(47)下方,并且这样布置,当其完成充气时,在外部后视镜上表面侧,使适配单元部(50)的后端侧部适配在外部后视镜(27)与车辆横向侧之间所限定的空间中。适配单元部(50)在其前后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与柱覆盖部(47)的下缘侧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872595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610078474.3
申请日:2006-05-30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车辆的侧碰撞中保护就座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使用冲击吸收件,在与乘员骨骼结构中髋臼后方的骨盆相对应的部位,约束乘员的腰部。具体地,在与乘员骨骼结构中髂骨对应的部位,约束乘员的腰部。在车辆的侧碰撞中,冲击吸收件首先在对应于髂骨的部位接触腰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755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41567.2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系统M,包括:气囊40,其覆盖车辆V的前柱1的前表面1a侧;充气器55;气囊盖65;壳部61,其收纳并保持气囊和充气器,并保持气囊盖;以及,螺栓59,其设置成从壳部延伸,用于将气囊系统安装至前侧门11的安装部。对前侧门的外板18进行加强的外加强件19的一部分,构造为与螺栓连接的前侧门的安装部20,通过使螺栓59与外加强件上的安装部20连接,将气囊系统M安装在前侧门的一部分处,该部分在面向车辆外侧的一侧靠近于腰线14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746346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58120.0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气囊装置(M1)具有可以覆盖车辆(V)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35)。气囊(35)具有膨胀主体部(36)和支撑膨胀部(37)。膨胀主体部(36)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并且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使下表面(37c)侧抵接支撑在车门侧后视镜(21)处于使用位置(UP)中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
-
公开(公告)号:CN100417550C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510055699.2
申请日:2005-03-23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头部保护用气囊,通过流入车内侧壁部和车外侧壁部之间的膨胀用气体,一面进行膨胀,一面从被折叠收容的车辆的侧窗的上方侧展开。气囊在乘客的头部的侧方的区域配置保护膨胀部。在保护膨胀部上,配置临时连接部,该临时连接部,将车内侧壁部以及车外侧壁部相互连接,当展开完成后的保护膨胀部的内压上升时,再使车内侧壁部以及车外侧壁部相互分离。本发明的气囊,能够确保膨胀初期迅速展开,展开完成后,缓冲性良好地较厚地进行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01857005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10141722.0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 B60R21/21 , B60R21/2338 , B60R2021/23308 , B60R2021/23316 , B60R2021/233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系统(M1),安装在具有前侧门(13)的车辆中,前侧门(13)相邻于前柱(1)的后部安装,且各前侧门(13)具有外部后视镜(27)。气囊(42)包括:柱覆盖部(47),其布置成,当其完成充气时,其覆盖前柱(1)的前表面(1a);适配单元部(50),设置在柱覆盖部(47)下方,并且这样布置,当其完成充气时,在外部后视镜上表面侧,使适配单元部(50)的后端侧部适配在外部后视镜(27)与车辆横向侧之间所限定的空间中。适配单元部(50)在其前后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与柱覆盖部(47)的下缘侧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329227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410097305.5
申请日:2004-11-2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2 , B60R21/2342 , B60R21/237 , B60R2021/23316 , B60R2021/23386
Abstract: 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19),包括:具有气体流入部(21)、膨胀完毕时覆盖侧窗(W1、W2)的气囊主体(20),以及在膨胀中途能够将气囊主体(20)的下缘(20b)侧向车外方向牵引的带状件(45)。气体流入部(21)包括:上缘(20a)侧的初期膨胀部(23),和配置在乘坐人员(H)的侧方的保护膨胀部(25)。保护膨胀部(25),包括在将车内侧、车外侧壁部(21a、21b)相互结合的临时接合部(33)分离时,能够膨胀得很厚的主体室(26)。气囊主体(20),在初期膨胀部(23)上,设置沿上下方向进行折叠的折叠部位(47),在该部位(47)的下方,设置将下缘(20b)向车外侧(O)卷绕的卷折部位(48),与带状件(45)一起折叠收藏在窗(W1、W2)的上方侧。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19)中,即使侧窗(W1、W2)与乘坐人员头部(H)之间的间隙狭窄,也可以顺滑、稳定地在该间隙内展开。
-
公开(公告)号:CN10174634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258120.0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抑制膨胀完成时的气囊在行人撞击时向车外侧方向的横向偏移,可以可靠地覆盖前立柱的前表面。气囊装置(M1)具有可以覆盖车辆(V)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侧的气囊(35)。气囊(35)具有膨胀主体部(36)和支撑膨胀部(37)。膨胀主体部(36)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覆盖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支撑膨胀部(37)配置为,以从膨胀主体部(36)向车外侧(O)延伸的方式与膨胀主体部(36)相连续,并且在气囊(35)膨胀完成时,使下表面(37c)侧抵接支撑在车门侧后视镜(21)处于使用位置(UP)中的后视镜主体(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撑膨胀主体部(36)。
-
公开(公告)号:CN100441448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610078474.3
申请日:2006-05-30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车辆的侧碰撞中保护就座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使用冲击吸收件,在与乘员骨骼结构中髋臼后方的骨盆相对应的部位,约束乘员的腰部。具体地,在与乘员骨骼结构中髂骨对应的部位,约束乘员的腰部。在车辆的侧碰撞中,冲击吸收件首先在对应于髂骨的部位接触腰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