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68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443975.6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包括主体机构、支撑平台及过渡机构。该海上风机的支撑结构整体刚度大,可适应水深可以达60m,有利于提高海上风机基础适用性及可靠性。该支撑结构的各基础结构均可在陆地建造,海上仅需要灌浆即可完成基础安装,减少海上作业时间,降低施工成本。过渡机构的主柱体采用四根斜撑连接,斜撑顶部与主柱体连接、底部与腿柱连接,从而可以将风机巨大的弯矩合理地转化为斜撑轴力,提高此区域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21808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04379.4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河取水口的防撞结构,包括取水口(6),所述取水口(6)位于内河的深水区位置,在取水口(6)的前端及两侧设置至少二个防撞墩(7),所述防撞墩(7)分布在取水口(6)的前面和两侧或两侧,对取水口(6)形成弧面保护结构或平面保护结构;防撞墩(7)正面与取水口(6)的正面直线距离为1?1.3米、形成对取水口的正面安全保护距离;位于取水口(6)两侧的防撞墩(7),其内侧与取水口(6)侧面的直线距离为3.5?4.5米,形成对取水口的侧面安全保护距离;即形成防止船舶从正面、侧面撞击取水口(6)的防撞墩结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及对可能碰撞的船舶能量进行消能缓冲、不易于被撞坏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6770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39976.4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顶管工作井领域。用于砂性土层的顶管工作井结构包括沉井本体和外围支护结构,外围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拼接单元和支撑框架,多个拼接单元围设形成容纳沉井本体的防护空间;沉井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孔洞,沉井本体与外围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多个孔洞加固桩,多个孔洞加固桩连续布置对应孔洞的外侧位置并构成加固屏障层。拼接单元对外部的砂性土层进行阻隔,防止泥水渗流和砂土滑落进入防护空间内部,确保了沉井本体的安全、可靠施工;拼接单元能适应水系沿岸的砂性土层中水流冲蚀和沙土滑移环境,通过孔洞加固桩对沉井本体的孔洞部分进行有效遮挡,消除了外层砂土发生流失坍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7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64182.6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厂区的兼备初期雨水处理利用的防洪排水系统,包括围设于厂区外周的防洪围墙,防洪围墙内设有切换井、雨水收集池、废水处理站和高位排水井,切换井包括与雨水收集池相连通的第一分流池和第二分流池,第一分流池连接有用于收集生产区域雨水的第一收集管,第二分流池连接有用于收集非生产区域雨水的第二收集管,第一分流池和第二分流池之间设有溢流堰,防洪围墙外设有防洪排水井,第二分流池与防洪排水井相连通,雨水收集池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废水处理站相连通,第三连接管上设有回用泵,雨水收集池和高位排水井通过第四连接管相连通,高位排水井与防洪排水井相连通。该排水系统满足厂区防洪需求,满足雨水的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9306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618496.2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3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滨海火力发电厂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明渠、泵房前池以及过渡段;所述取水明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所述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所述泵房前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界定形成所述泵房前池入水口;所述过渡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坡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两个所述过渡段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取水通道与所述入水口之间的过渡通道;每个所述过渡段包括与对应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边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为面向所述过渡通道凸出的曲面。这种取水构筑物造价低,且可试用于空间较小的施工场地。
-
公开(公告)号:CN10930672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710618496.2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3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滨海火力发电厂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明渠、泵房前池以及过渡段;所述取水明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所述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所述泵房前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界定形成所述泵房前池入水口;所述过渡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坡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两个所述过渡段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取水通道与所述入水口之间的过渡通道;每个所述过渡段包括与对应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边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为面向所述过渡通道凸出的曲面。这种取水构筑物造价低,且可试用于空间较小的施工场地。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71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264182.6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厂区的兼备初期雨水处理利用的防洪排水系统,包括围设于厂区外周的防洪围墙,防洪围墙内设有切换井、雨水收集池、废水处理站和高位排水井,切换井包括与雨水收集池相连通的第一分流池和第二分流池,第一分流池连接有用于收集生产区域雨水的第一收集管,第二分流池连接有用于收集非生产区域雨水的第二收集管,第一分流池和第二分流池之间设有溢流堰,防洪围墙外设有防洪排水井,第二分流池与防洪排水井相连通,雨水收集池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废水处理站相连通,第三连接管上设有回用泵,雨水收集池和高位排水井通过第四连接管相连通,高位排水井与防洪排水井相连通。该排水系统满足厂区防洪需求,满足雨水的排放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9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91518.6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2 , E02D29/02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角挡土墙,包括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第四立板及基础板,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立板和第四立板依次相连形成框架,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基础板上,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分别用于与具有夹角的第一土体、第二土体抵接,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三立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三立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扶壁,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四立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立板与第四立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扶壁,所述第一扶壁、第二扶壁均与所述基础板相连。该转角挡土墙解决了传统的扶壁式挡土墙在土体与土体的转角处承载力较小和施工复杂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5636658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417084.3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河取水口的防撞结构,包括取水口(6),所述取水口(6)位于内河的深水区位置,在取水口(6)的前端及两侧设置至少二个防撞墩(7),所述防撞墩(7)分布在取水口(6)的前面和两侧或两侧,对取水口(6)形成弧面保护结构或平面保护结构;防撞墩(7)正面与取水口(6)的正面直线距离为1‑1.3米、形成对取水口的正面安全保护距离;位于取水口(6)两侧的防撞墩(7),其内侧与取水口(6)侧面的直线距离为3.5‑4.5米,形成对取水口的侧面安全保护距离;即形成防止船舶从正面、侧面撞击取水口(6)的防撞墩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及对可能碰撞的船舶能量进行消能缓冲、不易于被撞坏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0712780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1106979.5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包括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包括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第一侧壁的第一挡墙、用于支撑循环水泵房前池第二侧壁的第二挡墙以及位于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底部的底板,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关于参照面对称设置,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与参照面之间均形成锐角α,其中α的取值范围为10°≤α≤30°;及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条跨设于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的第一支撑梁以及若干条架设于若干条第一支撑梁之间的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与参照面相互垂直。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支撑体系及循环水泵房前池,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同时能够改善节点处的受力情况,避免对泵房前池的进水流态产生不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