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煤气化废水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5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611201970.3

    申请日:2016-12-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处理煤气化废水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加药装置、絮凝进水装置、溶气释气装置、反应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煤气化废水的输出管路与药液输出管路连通后连接至絮凝进水装置,再进入反应分离装置顶部,反应分离装置底部连接溶气释气装置,反应分离装置的顶部另设置一个排水管连接至油水分离装置的进液端。该方法中药液与气化废水在管道内初步混合后进入絮凝进水装置混合均匀,再由顶部进入反应分离装置,与由反应分离装置的底部流入的溶气水发生絮凝气浮作用后,进入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后的净化水回流至溶气释气装置中。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煤气化废水进行高效分离净化,且净化后的废水可循环利用。

    一种高效煤炭地下气化炉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917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82180.5

    申请日:201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95 E21C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煤炭地下气化炉及其构建方法,包括在一个四边形煤层块设置的点火通道、集气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出气通道在四边形煤层块边沿与集气通道的水平距离在10m以上;采用后退燃烧法扩展集气通道的截面到2×2m2以上,多条间隔一定距离的进气通道与扩展后的集气通道在下侧连通,实现集气;当集气通道中的火区工作面后退到某个出气孔附近时,则在该孔压裂和逆向火力渗透燃烧,沟通出气通道和集气通道;本发明可实现多个进气通道并联气化,提高了气化炉产能;采用后退燃烧和逆向贯通的方法,缩短了气化炉构建周期;由垂直钻孔组成的出气系统布置于应力集中区以外,提高了出气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917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83515.5

    申请日:201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95 E21C43/0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由绞车系统、密封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气化剂通过具有一定挠性与强度的连续管送入气化工作面,连续管首端放置在气化炉内,首端连接喷头;连续管尾端穿过密封系统从气化炉工作孔内引出,并连接至绞车系统,连续管尾端同气化剂输送管道连接。连续管缠绕在绞车系统上,当需要注气点后退操作时,绞车动力机构带动连续管移动,从而使注气点连续或周期性后退,在移动过程中密封系统能够使连续管外壁与气化炉工作孔孔壁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气体从气化炉内向外泄漏。本发明注气点后退通过设置在气化炉外的绞车系统实现,可连续移动或周期性移动,操作灵活、结构简单,解决了已有专利复杂的后退操作程序,且能够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9178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610683515.5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由绞车系统、密封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气化剂通过具有一定挠性与强度的连续管送入气化工作面,连续管首端放置在气化炉内,首端连接喷头;连续管尾端穿过密封系统从气化炉工作孔内引出,并连接至绞车系统,连续管尾端同气化剂输送管道连接。连续管缠绕在绞车系统上,当需要注气点后退操作时,绞车动力机构带动连续管移动,从而使注气点连续或周期性后退,在移动过程中密封系统能够使连续管外壁与气化炉工作孔孔壁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气体从气化炉内向外泄漏。本发明注气点后退通过设置在气化炉外的绞车系统实现,可连续移动或周期性移动,操作灵活、结构简单,解决了已有专利复杂的后退操作程序,且能够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一种高效煤炭地下气化炉

    公开(公告)号:CN205936569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896775.6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煤炭地下气化炉,包括在一个四边形煤层块设置的点火通道、集气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出气通道在四边形煤层块边沿与集气通道的水平距离在10m以上;采用后退燃烧法扩展集气通道的截面到2×2m2以上,多条间隔一定距离的进气通道与扩展后的集气通道在下侧连通,实现集气;当集气通道中的火区工作面后退到某个出气孔附近时,则在该孔压裂和逆向火力渗透燃烧,沟通出气通道和集气通道;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个进气通道并联气化,提高了气化炉产能;采用后退燃烧和逆向贯通的方法,缩短了气化炉构建周期;由垂直钻孔组成的出气系统布置于应力集中区以外,提高了出气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936570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898501.0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注气点移动控制装置,主要由绞车系统、密封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气化剂通过具有一定挠性与强度的连续管送入气化工作面,连续管首端放置在气化炉内,首端连接喷头;连续管尾端穿过密封系统从气化炉工作孔内引出,并连接至绞车系统,连续管尾端同气化剂输送管道连接。连续管缠绕在绞车系统上,当需要注气点后退操作时,绞车动力机构带动连续管移动,从而使注气点连续或周期性后退,在移动过程中密封系统能够使连续管外壁与气化炉工作孔孔壁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气体从气化炉内向外泄漏。本实用新型注气点后退通过设置在气化炉外的绞车系统实现,可连续移动或周期性移动,操作灵活、结构简单,解决了已有专利复杂的后退操作程序,且能够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