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7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45349.2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件及热交换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两个以上的承载板件,承载板件设置有均呈螺旋盘结构且相互嵌套设置的两个以上流道,流道包括在自身延伸方向上交替分布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各交替处的交换孔,其中,相邻两个承载板件的各第一段通过一部分的交换孔连通,两个承载板件上的各第二段通过另一部分的交换孔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任意流道内的流动介质能够多方向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面积和效率,进而降低对热交换件中承载板件的层叠数量需求,降低热交换件的整体体积,保证热交换件整体温度的均一性,避免产生热应力集中,进而提高热交换件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41853.2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及基于发电系统的工质装载方法。发电系统包括:工质输入装置,用于输送工质;发电循环回路,连接于工质输入装置,发电循环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输入段、能量转换装置和回流段,输入段包括热源、压缩装置,回流段包括冷却装置,工质经由发电循环回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将热能转换至电能;控温装置,在工质输入阶段,作用于工质,用于将工质加热。本申请在发电系统中设置控温装置,在工质装载阶段,可以通过热源与控温装置协同对进入发电系统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使工质受热膨胀,可以有效减少发电系统中的工质初始装载量,提高了经济性,缩短了运行前准备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4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245349.2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件及热交换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两个以上的承载板件,承载板件设置有均呈螺旋盘结构且相互嵌套设置的两个以上流道,流道包括在自身延伸方向上交替分布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各交替处的交换孔,其中,相邻两个承载板件的各第一段通过一部分的交换孔连通,两个承载板件上的各第二段通过另一部分的交换孔连通。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任意流道内的流动介质能够多方向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面积和效率,进而降低对热交换件中承载板件的层叠数量需求,降低热交换件的整体体积,保证热交换件整体温度的均一性,避免产生热应力集中,进而提高热交换件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736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27942.3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干气密封失效保护装置及方法,保护装置包括:气缸冷却结构,对透平气缸中干气密封附近区域的缸体进行冷却;二氧化碳保护单元,具有向气缸冷却结构提供二氧化碳冷却气的冷却支路,同时具有向透平轴承附近区域提供二氧化碳保护气的保护支路。方法将壁温超限与透平停机和引入二氧化碳冷却气启动联锁控制,通过外接二氧化碳冷却气对透平气缸中干气密封的附近区域缸体进行冷却;将泄漏压力超限与透平停机和引入二氧化碳保护气启动联锁控制,通过外接二氧化碳保护气对失效干气密封失效时的透平轴承进行喷气保护。本发明确保干气密封不被高温损坏,还可防止透平干气密封实现后泄漏的高温气体引燃轴承处的润滑油。
-
公开(公告)号:CN11170640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396272.3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干气密封自冷却结构及方法,包括互相配合的动环、静环、推环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沿径向从内至外开设有若干列内冷却微环孔,每一列内冷却微环孔包括沿着弹簧座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排内冷却微环孔,所述若干列内冷却微环孔与若干排内冷却微环孔在弹簧座内部相互连通并构成内冷却微环孔矩阵,其中,所述内冷却微环孔矩阵的入口与上游高压密封隔离气相连通且出口与下游大气相连通,形成贯通干气密封上下游的微孔冷却通道。方法采用上述干气密封自冷却结构进行干气密封的冷却。本发明完全利用干气密封正常工作过程中自身的工艺过程和条件,有效控制干气密封关键密封垫圈的工作温度,将干气密封的使用温度提高至60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09562.3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折线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减阻节能换热板,包括表面并行排布有若干折线流道的换热板本体,折线流道的弯折角处加工有平衡强化缝。本发明中的平衡强化缝与折线流道通过化学蚀刻工艺一体加工成型,易于加工、结构牢固、经济性好;平衡强化缝可实现流道间低速射流,从而破坏回流区,增强传热,同时使各流道内压力分布更均匀、各平行流道间流量分配更均匀,从而降低流道内工质压降,换热器效能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该平衡强化缝对换热器结构强度影响较小,使其可以继续保持较高承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2365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73143.7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多个不锈钢翅片和多个不锈钢隔板自上而下依次交错设置形成换热芯体;不锈钢隔板的上表面球冠形凸起结构设置于不锈钢隔板上方不锈钢翅片的上凹槽槽口处;不锈钢隔板的下表面球冠形凸起结构设置于不锈钢隔板下方不锈钢翅片的下凹槽槽口处。本发明一种不锈钢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比传统的各类铝制板翅式换热器运行温度提高3倍以上,运行压力提高2倍以上,换热强化30%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了对传热工质清洁度的要求。相比能承受高温高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成本降低70%以上,解决了应用的经济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1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4262.5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建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引入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获得与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类别无关的无量纲密度和无量纲焓值间简单的数学关系式,突破了拟临界区超临界流体物性畸变给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建模带来的障碍,首次建立了解析形式的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稳态特性理论分析模型,为超临界流体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555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631359.3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100%碳回收的高效闭式燃气发电系统。本发明的燃气发电系统主要由制氧系统1、燃料供给系统2、燃烧室3、透平4、发电机5、高温回热器6、低温回热器7、冷却器8、水分离回收装置9、主压气机10、辅助压气机11、二氧化碳存贮系统12组成。本发明需要解决了现有的化石能电厂的碳分离回收系统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使用本发明的系统,仅利用自身流程即可实现100%的碳回收,碳回收效果显著优于当前化石电厂采用的碳回收系统,并能将燃气发电的效率提高10%以上。此外使用本发明的系统,无需额外添加碳回收系统或设备,节省了电厂的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298567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02774.0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工业余热利用系统,主工艺热源:提供带有工业余热的气体或液体;用于热交换的烟气换热器;分级串联式的复合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发电机、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的第一透平、第一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冷却器、压气机、第二发电机及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的第二透平,第二换热器二次侧出口经过第一透平、第一回热器高温侧、第二回热器高温侧、冷却器后与压气机连通,压气机的出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二次侧入口及第二回热器低温侧连通,第二回热器低温侧经过第一回热器低温侧、第二透平后与第二回热器的高温侧入口连通。本发明所述的工业余热利用系统可有效提高工业余热利用效率及降低投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