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0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16075.6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消防和木材无损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短焦距拍摄既有建筑木构件,获取木构件表面图像;S2、图像预处理;S3、确定分形维数;S4、构建既有建筑木构件炭化速率β的计算函数;S5、构建既有建筑木构件点燃时间TTI的计算函数;S6、确定既有建筑木构件的最大炭化速率和最小点燃时间。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克服了既有建筑木构件不能取样进行燃烧试验的技术难题,能够实现既有建筑木构件的原位无损探测,有效提高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能预测的速度和精度,预测方法便捷、成本低,可为既有建筑预防性保护提供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72158.X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文物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横向残损木构件的修复方法及修复装置。其中,修复方法通过获取横向残损木构件修复时所需的横纹屈服强度,并根据横纹屈服强度确定横向残损木构件修复时所需的最大夹紧力;再根据最大夹紧力选型修复装置,再根据横向残损木构件的尺寸信息及横纹特征信息确定修复装置的数量及胶粘剂的注胶量;然后根据注胶量对横向残损木构件的残损区域进行注胶作业,再根据最大夹紧力在残损区安装修复装置,以对横向残损木构件进行夹持固定;等待预设时长后,拆除修复装置并去除残留在横向残损木构件表面的胶层,完成修复。该修复方法更科学、修复更简单、修复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6075.6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消防和木材无损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短焦距拍摄既有建筑木构件,获取木构件表面图像;S2、图像预处理;S3、确定分形维数;S4、构建既有建筑木构件炭化速率β的计算函数;S5、构建既有建筑木构件点燃时间TTI的计算函数;S6、确定既有建筑木构件的最大炭化速率和最小点燃时间。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克服了既有建筑木构件不能取样进行燃烧试验的技术难题,能够实现既有建筑木构件的原位无损探测,有效提高既有建筑木构件耐火性能预测的速度和精度,预测方法便捷、成本低,可为既有建筑预防性保护提供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6078.X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E04C3/12 , B32B21/14 , B32B21/13 , B32B3/18 , B32B3/14 , E04B1/58 , B27D1/04 , B27D1/08 , B27D1/10 , B27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正交胶合横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低碳绿色建材制造技术领域。该横木包括抗压层板、抗弯层板,所述抗压层板和抗弯层板垂直预制组坯胶合而成,横木的端头采用指接加三角连接块组合工艺。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正交胶合横木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规避木材弱相结构,改变同层横木连接方式,有效控制竖向变形,突破了现有横木技术无法避免的横纹承压变形大、加工余量大、能耗高、连接处无力学强度等问题,显著提高了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抗沉降能力和装配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36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16078.X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IPC: E04C3/12 , B32B21/14 , B32B21/13 , B32B3/18 , B32B3/14 , E04B1/58 , B27D1/04 , B27D1/08 , B27D1/10 , B27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正交胶合横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低碳绿色建材制造技术领域。该横木包括抗压层板、抗弯层板,所述抗压层板和抗弯层板垂直预制组坯胶合而成,横木的端头采用指接加三角连接块组合工艺。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装配式高性能正交胶合横木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理规避木材弱相结构,改变同层横木连接方式,有效控制竖向变形,突破了现有横木技术无法避免的横纹承压变形大、加工余量大、能耗高、连接处无力学强度等问题,显著提高了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抗沉降能力和装配化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