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木悬索屋架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96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43741.6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木悬索屋架结构,包括钢木桁架(1)、第一钢拉索(21)、第二钢拉索(22)、第三钢拉索(23)、斜撑(3)和木横梁(4);一对斜撑对称连在钢木桁架中部,一对第一钢拉索拉结在钢木桁架的两侧屋檐处和一对斜撑下端间,一对第二钢拉索拉结在钢木桁架的屋脊和一对斜撑下端间,第三钢拉索拉结在一对斜撑下端间,构成一榀钢木屋架单元;若干榀钢木屋架单元通过木横梁整体拉结构成钢木悬索组合屋架结构,木横梁垂直连接在钢木屋架单元的屋脊处。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钢木悬索组合屋架结构连接节点处的连接稳定性和安装施工简易性。

    下沉式天井的施工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00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2986.3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沉式天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待开挖的天井的周围施工围护结构;开挖待施工天井的区域,沿开挖深度依次于地下连续墙开设若干洞口,并对应洞口设置水平支撑,且该水平支撑通过洞口支撑于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待施工的天井的基坑开挖完毕后,于地下连续墙间隔开设与洞口相错位的若干通孔,并于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天井的底板;拆除水平支撑,进而浇筑形成天井的外墙,并对应通孔施工形成水平的横梁,且该横梁通过通孔连接于主体结构和外墙之间。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在已有主体结构旁加建下沉式天井难度大的问题,能够快速形成下沉式天井,施工效率高,对施工周期的影响小,且结构稳定性好,结构变形的风险小。

    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232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92657.4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设定位置处支设支撑胎架和钢骨框架柱;从下至上逐层拼装钢骨框架梁和支撑立柱;于顶层处拼装多个腹杆以形成钢桁架结构;从下至上逐层浇筑包覆所述钢骨框架柱的混凝土柱从而形成型钢混凝土柱和包覆所述钢骨框架梁的混凝土楼板,并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端部留设后浇区域;以及待位于顶层的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凝固后,从下至上逐层浇筑留设的后浇区域并于每层形成连接对应的混凝土楼板和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本发明钢结构框架的顶部荷载完全由支撑胎架和钢骨框架柱承受,具有较好的受力稳定性。利用后浇区域后施工连接结构,能够解决楼板在梁柱节点处容易开裂的问题。

    历史建筑的修缮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40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16763.6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的修缮施工方法,通过确定历史建筑的修缮项目,所述修缮项目包括拆项、修项和更新项;将所述历史建筑的影响原历史风貌的后建结构确定为拆项,并对所述拆项进行拆除施工;将所述历史建筑的原建结构确定为修项,并对所述修项进行修复施工,使得所述原建结构的外立面恢复原有历史风貌,所述原建结构的内部恢复原有建筑结构形式;将所述历史建筑的符合原历史风貌的后建结构确定为更新项,并对所述更新项进行更新处理,使得符合原历史风貌的所述后建结构展现历史演变痕迹和建筑施工功能。本发明解决了历史建筑的部分构件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2328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710992657.4

    申请日:2017-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桁架悬吊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设定位置处支设支撑胎架和钢骨框架柱;从下至上逐层拼装钢骨框架梁和支撑立柱;于顶层处拼装多个腹杆以形成钢桁架结构;从下至上逐层浇筑包覆所述钢骨框架柱的混凝土柱从而形成型钢混凝土柱和包覆所述钢骨框架梁的混凝土楼板,并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端部留设后浇区域;以及待位于顶层的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楼板凝固后,从下至上逐层浇筑留设的后浇区域并于每层形成连接对应的混凝土楼板和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本发明钢结构框架的顶部荷载完全由支撑胎架和钢骨框架柱承受,具有较好的受力稳定性。利用后浇区域后施工连接结构,能够解决楼板在梁柱节点处容易开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