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预拉杆式自定心型钢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102808464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70344.5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预拉杆式自定心型钢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工字钢、位于工字钢的腹板两侧的两个内约束矩形管、套在工字钢和两个内约束矩形管外的外约束矩形管、设置在工字钢两端的两块端板、连接两块端板的纤维拉杆、与端板连接的连接部件;工字钢一边的内壁与内约束矩形管的一端连接,另一边的外壁与外约束矩形管的一端连接,工字钢的腹板上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小孔,端板上设置有与工字钢截面相匹配的缺口,端板插入工字钢耗能单元端部并与内约束矩形管和外约束矩形管的端部接触,所述纤维拉杆位于内约束矩形管中,并施加有预应力将两端的端板拉紧,在两块端板的外侧均连接有连接部件。

    一种纤维预拉杆式自定心圆管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102852245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68486.8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拉杆式自定心圆管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耗能圆管、位于核心耗能圆管内的内约束圆管、套在核心耗能圆管外的外约束圆管、设置在核心耗能圆管两端的两块端板、连接两块端板的纤维拉杆、与端板连接的连接部件;核心耗能圆管一边的内壁与内约束圆管的一端连接,另一边的外壁与外约束圆管的一端连接,核心耗能圆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小孔,核心耗能圆管两端均开有多个槽口,端板上设置有与核心耗能圆管端部相匹配的缺口,端板插入槽口中并与内约束圆管和外约束圆管的端部接触,纤维拉杆位于内约束圆管中,并施加有预应力将两端的端板拉紧,在两块端板的外侧均连接有连接部件。

    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0383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391960.0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力学模型所需基本分析参数,如核心板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预应力筋的刚度,初始预应力等,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本发明方法力学概念明确且简便有效,既能考虑屈曲约束支撑部分的屈服强化与塑性耗能,又能考虑自复位部分的刚度特性与自复位特征,而且能够同时求解绘制出屈曲约束支撑力、自复位力、累积塑性变形、强化后屈服力、累积耗能等响应的时程曲线。本发明方法通过改变参数,还能研究不同参数对支撑自复位效果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

    一种纤维预拉杆式自定心型钢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102808464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270344.5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预拉杆式自定心型钢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工字钢、位于工字钢的腹板两侧的两个内约束矩形管、套在工字钢和两个内约束矩形管外的外约束矩形管、设置在工字钢两端的两块端板、连接两块端板的纤维拉杆、与端板连接的连接部件;工字钢一边的内壁与内约束矩形管的一端连接,另一边的外壁与外约束矩形管的一端连接,工字钢的腹板上设置有阵列排列的小孔,端板上设置有与工字钢截面相匹配的缺口,端板插入工字钢耗能单元端部并与内约束矩形管和外约束矩形管的端部接触,所述纤维拉杆位于内约束矩形管中,并施加有预应力将两端的端板拉紧,在两块端板的外侧均连接有连接部件。

    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0383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91960.0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方法,首先确定力学模型所需基本分析参数,如核心板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预应力筋的刚度,初始预应力等,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分析。本发明方法力学概念明确且简便有效,既能考虑屈曲约束支撑部分的屈服强化与塑性耗能,又能考虑自复位部分的刚度特性与自复位特征,而且能够同时求解绘制出屈曲约束支撑力、自复位力、累积塑性变形、强化后屈服力、累积耗能等响应的时程曲线。本发明方法通过改变参数,还能研究不同参数对支撑自复位效果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