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板式换热器的相变蓄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839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3114.3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板式换热器的相交蓄能装置,包括两块夹紧板,由多块蓄能板块水平叠加成而的蓄能板块排被夹紧在两块夹紧板之间,一块夹紧板上连通有进液口及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每块蓄能板块由两块换热板片钎焊而成,在两块换热板片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在每块换热板片上开有一排夹角α呈150°~165°的人字形凹槽,每个人字形凹槽的宽度为6~10mm,深度为3~5mm,相邻两个人字形凹槽的间距为6~10mm,多块蓄能板块水平叠加后,由人字形凹槽组成热交换通道,冷媒或热媒由进液口进入后经过热交换通道后自出液口出。本发明具有传热能力强,换热系数大,蓄冷释冷时间短,功率大,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具有球型凸起的散热翅片

    公开(公告)号:CN103925828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33266.3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球型凸起的散热翅片,包括板体,板体上设有多列均匀分布的管孔,相邻两列的管孔交错布置,每个管孔的边缘设有垂直于翅片向外的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型凸起;所述每列管孔上的管孔与球型凸起间隔布置,每两列管孔之间设有一列球型凸起。本发明在不改变换热器总体结构和原材料的基础上,对翅片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提高了换热系数,以及降低了在融霜第二阶段形成的空气层对除霜效率的影响。

    人体传热模型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27922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33270.X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传热模型,其特征在于,一种人体传热模型,其特征在于,将人体分为6节段:头、躯干、手臂、手、脚和腿及两个内热源中心:心脏、肝脏;其中头、躯干、手臂、手、脚和腿部由带肋片的圆柱形导热管构成,圆柱形导热管内部代表人体手臂的血液循环部分,圆柱形导热管本体代表人体的部分组织及表皮,圆柱形导热管外侧均匀分布的肋片代表毛细血管分布密集的组织部分。本发明不仅简化了传统的人体传热模型,而且发明考虑到毛细血管与组织间的传热特点,以带肋片的导热管形式模拟实际毛细血管中的微流动对流传热过程,从而更加真实、有效的模拟了实际人体的组织间的热传导和血液的对流换热。

    一种具有球型凸起的散热翅片

    公开(公告)号:CN103925828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33266.3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球型凸起的散热翅片,包括板体,板体上设有多列均匀分布的管孔,相邻两列的管孔交错布置,每个管孔的边缘设有垂直于翅片向外的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球型凸起;所述每列管孔上的管孔与球型凸起间隔布置,每两列管孔之间设有一列球型凸起。本发明在不改变换热器总体结构和原材料的基础上,对翅片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提高了换热系数,以及降低了在融霜第二阶段形成的空气层对除霜效率的影响。

    一种结合板式换热器的相变蓄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8391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133114.3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板式换热器的相交蓄能装置,包括两块夹紧板,由多块蓄能板块水平叠加成而的蓄能板块排被夹紧在两块夹紧板之间,一块夹紧板上连通有进液口及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每块蓄能板块由两块换热板片钎焊而成,在两块换热板片之间填充有相变材料,在每块换热板片上开有一排夹角α呈150°~165°的人字形凹槽,每个人字形凹槽的宽度为6~10mm,深度为3~5mm,相邻两个人字形凹槽的间距为6~10mm,多块蓄能板块水平叠加后,由人字形凹槽组成热交换通道,冷媒或热媒由进液口进入后经过热交换通道后自出液口出。本发明具有传热能力强,换热系数大,蓄冷释冷时间短,功率大,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闭式海水冷却塔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81172U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20160594.8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式海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水装置,抽水装置的进水端伸入海水中,其出水端与海水净化装置相连,海水净化装置连通置于塔体内顶部的喷淋装置,在喷淋装置的上方设有送风装置,塔体顶部开有送风口,在喷淋装置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填料层及盘管,盘管的两端分别为介质进口端及介质出口端,盘管的该两端分别伸出塔体外,在塔体的底部侧面设有送风装置的进风口,塔体底部与排水装置相连通,排水装置的出水口伸入海水中。本实用新型同时达到节约淡水、保护海洋生物生活环境的双重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