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匹配软摩擦圆盘的双向往复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1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276466.9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匹配软摩擦圆盘的双向往复传动摩擦纳米发电机装置,包括双向往复传动系统、主体外壳、定子电极圆盘和转子软摩擦圆盘,双向往复传动系统包括压柄、拉伸弹簧和齿轮组,主体外壳底部贴合有定子电极圆盘,定子电极圆盘下方同轴布置有转子软摩擦圆盘,主体外壳内部安装有压柄以及辅助压柄复位的拉伸弹簧,压柄一端通过主体外壳内部安装的齿轮组与转子软摩擦圆盘传动连接,压柄转动控制转子软摩擦圆盘同步转动。本发明将转子软摩擦圆盘与双向往复传动机制有效匹配,既能兼顾收集正向与反向传动过程中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能,又能利用转子软摩擦圆盘优异的结构适应性,降低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匹配精度,增强输出稳定性。

    一种碳纳米管/聚氨酯弹性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5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055146.4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聚氨酯弹性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电纤维由碳纳米管和聚氨酯组成,碳纳米管占导电纤维的质量百分数为2%~17%,聚氨酯占导电纤维的质量百分数为83%~98%;其制备方法为: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溶剂中,超声,得到碳纳米管分散液,在水浴超声条件下,将聚氨酯通过碳纳米管分散液浸渍,然后通过去离子水凝固浴,干燥,即得。本发明将导电物质掺杂到化学合成纤维的表面,得到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碳纳米管/聚氨酯弹性导电纤维;本发明使用的聚氨酯纤维为未处理的普通工业聚氨酯纤维,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碳纤维丝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0300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24331.8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22 D01D5/0046 D01D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碳纤维丝束的方法,制备过程是将聚丙烯腈溶解在良溶剂中,得到纺丝溶液,将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水浴集束接收装置,所得丝网经导丝器和卷绕装置收集,后牵伸,烘干,预交联,碳化得到纳米碳纤维丝束。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可连续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纤维丝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柔性,表面结构可控,可编织,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导电织物、柔性电极材料等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

    一种阻燃PET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6791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51701.9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东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183 C08G63/866 C08K3/38 C08K9/10 C08K2003/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PET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阻燃剂表面覆盖保护膜得到表面覆盖保护膜的阻燃剂,利用所述的表面覆盖保护膜的阻燃剂通过原位聚合,制备阻燃PET材料。本发明利用TEOS通过化学反应,将硼酸锌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将制得有保护膜的硼酸锌与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等原料加入到聚合反应釜内,通过原位聚合,得到阻燃PET材料。将硼酸锌表面包覆,在缩聚时,所述的保护膜使锌与多聚体分离,抑制或阻止锌的催化作用,使缩聚阶段按照正常速度进行,避免了过快的反应造成的聚酯分子量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所得PET的质量。

    一种具有轴向等效压电性能的静电纺皮芯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71685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31161.6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nventor: 俞昊 俞彬 杨通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8/18 D01D5/34 D01F8/08 D01F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轴向等效压电性能的静电纺皮芯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单纤维以导电纤维为芯层,以压电聚合物纳米纤维为皮层。制备方法包括:纺丝液为压电聚合物溶液,用导电纤维作为接收极进行静电纺,得到具有轴等效压电性能的静电纺皮芯单纤维;其中,静电纺的负极接收端为一根与负极相连的导电纤维,同时在其外延架设了一个同轴的漏斗型辅助接受装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本发明的单纤维具有轴向等效的压电性能,在过滤、催化、能量转换、药物负载以及传感器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制备皮芯结构复合单纤维的静电纺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78345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02491.X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84 D01D5/0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皮芯结构复合单纤维的静电纺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方法,注射器吸取聚合物溶液;推进泵将聚合物溶液从注射器中推出,通过导管后从针头末端挤出;被挤出的聚合物溶液受与针头连接的电压发生器的静电力作用形成射流,射向金属丝芯层上;金属丝芯层具有一定速度的自转,使得射流均匀的包覆在金属丝芯层表面;金属丝芯层被其末端具有一定转速的辊筒卷绕装置卷绕,实现皮芯结构复合单纤维的连续生产。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接收装置改变为一根可自转的金属丝,防止纺丝液快速凝固,使得静电纺射流均匀的包覆在金属丝芯层表面,在过滤、催化、能量转换、药物负载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碳纤维丝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0300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710924331.8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碳纤维丝束的方法,制备过程是将聚丙烯腈溶解在良溶剂中,得到纺丝溶液,将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水浴集束接收装置,所得丝网经导丝器和卷绕装置收集,后牵伸,烘干,预交联,碳化得到纳米碳纤维丝束。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可连续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纤维丝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柔性,表面结构可控,可编织,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导电织物、柔性电极材料等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

    一种摩擦纳米发电织物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2385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48981.1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纳米发电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纱线电极、第二导电纱线电极、第一导电织物、第二导电织物和非导电纱线织物;所述第一导电织物通过第一导电纱线电极相连并相互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织物通过第二导电纱线电极相连并相互导通;所述非导电纱线织物位于第一导电织物与第二导电织物之间,使得第一导电织物与第二导电织物相互隔开,并彼此绝缘。本发明适用面广,只要外界绝缘物质与两导电织物发生了相对运动,就能产生摩擦电荷,从而产生电流。本发明全部用纱线构成,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可以完全与服装结合,用途广泛。

    一种制备皮芯单纤维的静电纺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3593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06421.4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nventor: 俞昊 俞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61 D01D5/0069 D01D5/0076 D01D5/00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皮芯单纤维的静电纺装置和方法。所述的制备皮芯单纤维的静电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装置、高压发生器和接收装置,所述的接收装置包括金属丝和能够以金属丝为轴心旋转的漏斗,所述的推进装置包括针头,所述的高压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的针头和金属丝连接。本发明主要通过改变负极接收端的接收装置,将接受装置改变为一根与负极相连的金属丝,同时在其外延架设了一个同轴的一定规格的漏斗型辅助接受装置,再通过调整静电纺过程中的其他参数,制备出了一种以金属丝为芯层,以聚合物纳米纤维为皮层的皮芯单纤维,在过滤、催化、能量转换、药物负载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