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碳微球的水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3736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609943.4

    申请日:2014-11-03

    Abstract: 一种磁性碳微球的水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四水合乙酸镍为镍源,经高温高压水热条件处理后离心分离,得到深棕色固体产物,恒温干燥后将得到的产品在氮气保护下高温活化炭化,得到金属镍掺杂且孔结构发达的有序结构碳微球,表现出良好的顺磁性质。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以廉价的微晶纤维素为原料,经高温活化处理后镍以较稳定的金属镍和氧化镍共存的形式存在,生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发达孔隙结构的顺磁性的碳微球。制备样品对废水中Cd2+有较高的吸附量,同时碳微球可以通过磁铁从溶液中回收,适宜其在溶液体系中的应用,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

    一种落叶松基树脂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666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12437.0

    申请日:2014-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一种落叶松基树脂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以苯酚为液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液化,经溶解,中和,过滤等步骤得到落叶松液化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热固性树脂,将落叶松基树脂倒入喷雾热解仪器中,经喷雾煅烧一步形成轻质落叶松液化物树脂微球,在氮气的推动和保护条件下,炭化得到炭气凝胶微球。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为以生物质落叶松作为原料,原料丰富,资源再利用,节能降耗;液化法分解落叶松基木屑,使其内部结构更容易调控;经树脂化反应生成稳定的树脂结构,简单可控;选用自主研发的喷雾煅烧一步法制备落叶松基树脂炭气凝胶微球,污染少,耗时短,得率高,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制备电容炭,拓宽了炭材料的应用领域。

    一种高CO2吸附性能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4691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619425.0

    申请日:2014-11-06

    Abstract: 一种高CO2吸附性能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柠檬酸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纯水为溶剂,经历高温高压水热条件处理后,离心分离得到深棕色固体产物,将棕色固体产物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数次至滤液澄清,真空干燥后将得到的产品与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高温活化,得到高比表面积的孔结构发达的炭材料,可作为高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除CO2气体。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环保廉价易得,经高温活化后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结构尤其是微孔结构发达,利于对CO2等气体的吸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活化比,活化温度)制备不同形貌和孔结构的碳吸附剂,进而调节其吸附性能,制备的吸附剂在25℃,1MP条件下对CO2气体的吸附容量高达150-182mg/g,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高CO2吸附性能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4691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619425.0

    申请日:2014-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C10/08

    Abstract: 一种高CO2吸附性能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柠檬酸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纯水为溶剂,经历高温高压水热条件处理后,离心分离得到深棕色固体产物,将棕色固体产物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数次至滤液澄清,真空干燥后将得到的产品与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高温活化,得到高比表面积的孔结构发达的炭材料,可作为高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除CO2气体。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环保廉价易得,经高温活化后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结构尤其是微孔结构发达,利于对CO2等气体的吸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活化比,活化温度)制备不同形貌和孔结构的碳吸附剂,进而调节其吸附性能,制备的吸附剂在25℃,1MP条件下对CO2气体的吸附容量高达150-182mg/g,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具高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介孔中空球形TiO2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7507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10098.2

    申请日:2014-11-03

    Abstract: 一种具高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介孔中空球形TiO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葡萄糖为原料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制备的碳微球为模板剂,四氯化钛为钛源,尿素为氮源,采用酸催化水解法制备球形TiO2前驱体,氨水调节pH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的固体产物,将得到的产品在管式电阻炉中高温下热处理,除去碳微球模板剂,得到介孔结构的中空球形TiO2,可见光下对苯酚有较高的降解性能。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以葡萄糖制备的炭微球为模板剂,四氯化钛经过酸催化水解包覆在炭微球表面,经历高温煅烧后,形成中空结构且富含介孔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球形二氧化钛。当煅烧温度为700℃时,可见光照射3h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80%-89%。

    一种落叶松基微-介孔双阶多孔炭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6692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12480.7

    申请日:2014-11-04

    Abstract: 一种落叶松基微-介孔双阶多孔炭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以苯酚为液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液化得到落叶松液化物,与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落叶松基树脂,选用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落叶松基介孔炭中间相,经水热反应得到的产品,再经KOH浸渍活化,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高温煅烧得到微-介孔双阶多孔炭球。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为以生物质材料落叶松废木屑作为原料,原料丰富,资源回收利用,节能降耗;通过液化方法分解落叶松基木屑,使其内部结构更容易调控;选用温和的软模板剂嵌段共聚物F127成功完成有序介孔炭的调控,污染少,得率高,水热反应使炭球在高温下聚合形成炭球,拓宽炭材料应用领域,经碱活化后,炭球表面不但光滑而且比表面积的增大使吸附量明显增加,可大规模应用于吸附领域。

    一种落叶松基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340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12349.0

    申请日:2014-11-04

    Abstract: 一种落叶松基树脂炭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以苯酚为液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液化,经溶解,中和,过滤等步骤得到落叶松液化物,选用喷雾器与煅烧炉仪器相结合,经过喷雾热解法,使其一步形成轻质落叶松液化物微球,在氮气的推动和保护条件下,炭化得到炭气凝胶微球。本操作工艺的主要特点为以生物质落叶松作为原料,原料丰富,资源再利用,节能降耗;通过液化方法,分解落叶松基木屑,使其内部结构更容易调控;选用自主研发的喷雾煅烧一步法制备落叶松基树脂炭气凝胶微球,污染少,耗时短,得率高,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制备电容炭,拓宽了炭材料的应用领域。

    一种粒径尺寸可控的羧甲基纤维素基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651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65433.3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径尺寸可控的羧甲基纤维素基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微流控和反相乳液聚合相结合的技术,可制备由宏观尺寸到微观尺寸调控的羧甲基纤维素基凝胶微球。本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绿色环保和反应可控。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基凝胶微球具有可控的微球尺寸和微观结构,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还增加了其吸附活性位点。它可以用来作为药物、肥料和污染物等载体,在污水处理(有机污染物吸附和重金属离子去除等)、生物医药(药物缓释、组织工程和伤口敷料等)和农林园艺(保水剂、保肥剂和肥料缓释制剂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FeNi@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376974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1066463.4

    申请日:2021-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FeNi@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以废弃的玉米芯、铁盐、镍盐和对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溶剂热、冷却、离心、干燥和活化‑炭化过程制备得到FeNi@玉米芯活性炭复合材料(FeNi@CCAC)。本发明制备的FeNi@CC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04.72m2/g)和丰富的孔结构,有利于FeNi纳米粒子的均匀负载、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与固定,且可加速Fe3+/Fe2+的转化和电子的传输与跃迁。基于此,FeNi@CCAC可降低光Fenton反应中载流子复合率,显著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光Fenton催化降解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此外,FeNi@CCAC可广泛用于催化降解水环境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可重复多次使用,适合大规模生产。该材料易得、成本低、易回收和环境友好,既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农林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