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棍制菌食用菌栽培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2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4.8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棍制菌生产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方法,是缩短培养袋养菌周期的高效规模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培养袋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适宜松紧度的培养基后,将一根长10cm以上的锥形菌棍从培养基上表面中心插入到培养基内,菌棍头与培养料面相平,棍头栓上一个绳扣。菌袋接种时将菌棍拔出,在与表面固体接种相比不加大接菌量的情况下,将菌种直接接入菌袋中心,菌种由菌袋内心向四周生长。不仅发菌时间大大缩短,成活率高,而且菌袋发菌一致、菌龄一致。如温度适宜的木耳菌袋25d~30d菌丝就可以长满菌袋。菌棍制菌是优于液体菌种的“固化液体菌种”制菌技术,制菌投入少,能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北方黑木耳冻菌生产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0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2.9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地区冬季黑木耳冻菌生产方法,是利用冬季自然低温的有利条件采用冻菌的方法保藏黑木耳栽培种,从而生产一茬冻菌黑木耳的生产技术。达到在一养菌室一年内可生产三茬菌,即头茬冻菌、二茬春耳和三茬秋耳,提高黑木耳的年产量和品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和牡丹江地区冻菌栽培袋的制作时间是:传统的菌袋表面接种法为11月末12月初,菌棍式制菌为1月中上旬。黑木耳菌丝长满栽培袋后需要进行困菌处理,经历菌丝恢复期,待表面菌丝粗壮浓白后已时至2月,室外温度还足够低可以低温保藏栽培种,这时将菌袋装入编织袋内进行室外冻菌处理。养菌室可以继续培养春耳。当春季气温升高菌丝开始恢复生长后,将冻菌入室进行菌丝恢复处理,将菌袋缓透,利用自然温度让冻菌的菌丝二次生长,直到菌袋表面菌丝完全变白,再进行开口催耳。冻菌出耳生长迅速,返潮快,因此冻菌虽然和春耳同时摆出,但采收可以错开。冻菌因受到强烈的冷暖刺激,其特性有所改变,突出的特点是冻菌出耳为黄色、耳片稍薄、生长迅速、返潮期极快、耳片大、耳质好,适合做出口产品。

    一种长枝木霉真菌菌株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9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072978.8

    申请日:2009-09-27

    Inventor: 池玉杰 伊洪伟

    Abstract: 一种长枝木霉真菌菌株,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将其命名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longibrachiatum Rifai)T05号菌株,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2009年1月19日,保藏号:CGMCC No.2888,其分生孢子阶段(无性态)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a),丝孢纲(Hyphomycetidae),丝孢目(Hyphomycetales),淡色孢科(Moniliaceae);有形态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Asc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本发明的长枝木霉真菌菌株产孢量多、高效且具有广谱抑制树木皮部病害和多种植物病害生防能力、能促进植物生长并适于工业化生产。

    仿野生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5.2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木耳的仿野生地栽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仿照野生木段中木耳的出耳和生长方式进行菌袋密集划口,使木耳的朵形、耳片厚度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模拟自然条件下出耳的方式,很好地协调空气湿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充分利用地面的潮气、河岸边的雾气以及人工干湿交替科学施水的湿气保湿出耳,促进木耳子实体的生长,使木耳的色泽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可利用58%的玉米芯代替58%的木屑作为培养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与野生木段出耳相差无几的高品质黑木耳,品质优良,朵形、色泽、耳片厚度及适口性都极佳,收购价格高,可以极大地提高黑木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一种长枝木霉真菌菌株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3879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072978.8

    申请日:2009-09-27

    Inventor: 池玉杰 伊洪伟

    Abstract: 一种长枝木霉真菌菌株,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将其命名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Rifai)T05号菌株,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2009年1月19日,保藏号:CGMCC No.2888,其分生孢子阶段(无性态)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a),丝孢纲(Hyphomycetidae),丝孢目(Hyphomycetales),淡色孢科(Moniliaceae);有形态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Asc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本发明的长枝木霉真菌菌株产孢量多、高效且具有广谱抑制树木皮部病害和多种植物病害生防能力、能促进植物生长并适于工业化生产。

    多灯暴露食用菌接种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1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3.3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接种室内使用多个灭菌灯灭菌、使接种室能够达到足够无菌而有效进行食用菌接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种室的棚顶上均匀地安置4个40W的紫外线灭菌灯和两个日光灯,室内拉设两根2m高的平行铁丝,分别用来挂设200W的红外线灯。接菌前用清水或来苏尔进行空中、地面喷洒除尘,制菌老区可用杀霉净灯灭菌。将菌筐平行摆放在挂设红外线灯的铁丝下,菌筐高度为3~4层。然后用紫外线灭菌30min,之后就可以接菌了。多灯暴露接种法是食用菌栽培生产中一种投入少、设施和操作简单的暴露接种新技术,接种室经过这种方法进行消毒,能够达到足够无菌的目的而有效地进行食用菌栽培中的接种工作。

    北方黑木耳冻菌生产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10137572.9

    申请日:2008-11-20

    Abstract: 一种北方地区冬季黑木耳冻菌生产方法,是利用自然低温的条件采用冻菌的方法保藏黑木耳栽培种,从而生产一茬冻菌黑木耳的生产技术。在哈尔滨地区冻菌栽培袋的制作时间是:菌袋表面接种法为11月末12月初,菌棍式制菌为1月中上旬。菌丝长满栽培袋后进行困菌处理,经历菌丝恢复期,待表面菌丝粗壮浓白后已时至2月,室外温度足够低可以低温保藏栽培种,这时将菌袋装入编织袋内进行室外冻菌。养菌室可以继续培养春耳。当春季气温升高后,将冻菌入室进行菌丝恢复处理,将菌袋缓透,利用自然温度让菌丝恢复二次生长,直到菌袋表面菌丝完全变白,再进行开口催耳。冻菌出耳生长迅速,因此虽然和春耳同时摆出,但采收可以错开。

    一种用于试管培养基灭菌试管架

    公开(公告)号:CN210097747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20492984.8

    申请日:2019-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试管培养基灭菌的试管架,一种用于试管培养基灭菌试管架,其组成包括试管上部环形支架,连接杆和试管底部环形托盘,所述的试管上部环形支架组成包括7个圆环互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组成包括7根钢条,7根钢条上部连接试管上部环形支架下部连接试管底部环形托盘,所述的试管底部环形托盘其组成包括7个中空圆形托盘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提供一种安全节省空间的试管培养基灭菌装置。

    一种圆形固体平板培养基快速打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845627U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20015842.8

    申请日:2018-0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圆形平板固体培养基打孔装置,其组成包括上下两部分装置,上部为培养基防粘连装置,其组成包括圆柱筒手柄、十字连接条、实心圆柱、同心圆形钢圈,所述的圆柱筒手柄连接在十字连接条中心,所述十字连接条被连接在同心圆形钢圈内部位置,所述的实心圆柱被连接在同心圆形钢圈环形内;下部为培养基打孔装置,其组成包括实心圆柱手柄、十字连接条、打孔圆柱筒、同心圆形钢圈,所述的实心圆柱手柄连接在十字连接条中心,所述十字连接条被连接在同心圆形钢圈内部位置,所述的打孔圆柱筒被连接在同心圆形钢圈环形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提供一种快速为圆形平板固体培养基打孔的装置。

    一种盛取液氮的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972292U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20078164.7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盛取液氮的装置,其组成包括左右两部分装置,左部分为手持控制装置,其组成包括长手柄、短手柄、中心弹簧装置,所述的长手柄与短手柄通过中心的弹簧装置上下连接,短手柄置于长手柄上方,右部分为液氮盛取装置,其组成包括防挥发盖、液氮盛取管,所述的防挥发盖与左部分的短手柄相连接,所述的液氮盛取管与左部分的长手柄相连接,所述的液氮盛取管上沿处向外侧凸出,形成烧杯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提供一种盛取液氮的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