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153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40860.7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单一视角下复杂织物表面三维重建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织物表面三维重建领域,解决了目前三维重建技术高精度的设备昂贵且速度慢难以普及而常用的设备难以高精度做到恢复织物表面组织点三维形态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能绕竖直中心轴旋转并对织物样本进行承载的承载平台、周向间隔安装于承载平台的斜上方且朝向承载平台中心以对待测织物样本进行图像采集的若干相机;还包括有控制承载平台旋转、控制相机进行拍摄并且对拍摄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获取对应的三维模型的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环境适应性强,运算快速、重建精度高,能够恢复织物表面纹理、颜色及组织点三维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345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029779.4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T5/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织造布多焦面图像融合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多幅非织造布源图像;对所述非织造布源图像进行临界采样、预滤波处理,得到非织造布源图像的矢量信号;获取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及高频融合图像和低频融合图像;对高频融合图像和低频融合图像进行图像预滤波和GHM多小波分解的逆运算,得到融合图像并将其作为新的第一单焦面源图;从余下的多个非织造布源图像的矢量信号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新的第二单焦面源图,直至多幅非织造布源图像融合完毕。本发明通过将多幅非织造布源图像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进行筛选以及多次融合的方式,使得纤维能够清晰显现在一幅图像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51332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285374.7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01D5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危化品存储柜智能风机过滤系统,包括存储柜;所述存储柜外设有风机柜门显示模块,所述存储柜内设有风机内管道;所述存储柜上设有风机外管道,所述风机外管道与风机内管道相连通;所述风机外管道的外侧端连接有若干气体过滤箱,所述若干气体过滤箱相互之间通过气管相连通;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危化品存储柜智能风机过滤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风机的工作状态,风机的转速以及运行状态会显示在柜门的显示模块上,并且风机故障时会有报警提示。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18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643610.1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N21/85 , B01F5/10 , B01F13/10 , B01F7/00 , B01F15/00 , B01F15/02 , B01D35/02 , B01D29/56 , B01D29/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85 , B01D29/01 , B01D29/56 , B01D35/02 , B01F5/102 , B01F5/104 , B01F7/00 , B01F13/1025 , B01F15/00974 , B01F15/0203 , B01F15/0266 , G01N2021/8444 , G01N2021/855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用于散纤维连续取样的动态循环装置,包括纤维投放机构、循环液投放机构、固液混合机构、纤维呈显机构、回流机构以及补液机构,纤维投放机构及循环液投放机构分别与固液混合机构连通,由纤维投放机构向固液混合机构投入纤维片段,由循环液投放机构向固液混合机构投入循环液,固液混合机构通过纤维呈显机构与回流机构连通,使混合液经纤维呈显机构进入回流机构中,循环液投放机构及固液混合机构还分别与回流机构连通,使循环液在循环液投放机构与回流机构之间通流,混合液在固液混合机构与回流机构之间通流,回流机构通过补液机构与循环液投放机构连通,由补液机构将回流机构中的循环液补入循环液投放机构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1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0643610.1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N21/85 , B01F25/51 , B01F25/52 , B01F33/82 , B01F35/71 , B01F35/75 , B01F35/00 , B01D35/02 , B01D29/56 , B01D2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用于散纤维连续取样的动态循环装置,包括纤维投放机构、循环液投放机构、固液混合机构、纤维呈显机构、回流机构以及补液机构,纤维投放机构及循环液投放机构分别与固液混合机构连通,由纤维投放机构向固液混合机构投入纤维片段,由循环液投放机构向固液混合机构投入循环液,固液混合机构通过纤维呈显机构与回流机构连通,使混合液经纤维呈显机构进入回流机构中,循环液投放机构及固液混合机构还分别与回流机构连通,使循环液在循环液投放机构与回流机构之间通流,混合液在固液混合机构与回流机构之间通流,回流机构通过补
-
公开(公告)号:CN1104002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596698.0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单一视角下织物图像修复方法,涉及织物图像修复领域,解决了传统基于单张图像修复算法在优先权计算和相似性度量不准确造成问题的不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非单一视角成像手段分别采集破损提花织物的待修复图像与目标图像,利用图像配准和泊松融合修复技术,对待修复区域进行块匹配与复制填充,本发明的非单一视角下织物图像修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破损织物图像中的残留信息,解决传统算法中优先权计算和相似性度量不准确带来的问题,简化图像修复的过程,减少修复时间且视觉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011128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269197.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多角度图像融合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织物图像信息采集领域,解决了传统单面扫描或单个视角采集织物图像存在盲区造成获取信息缺失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图像获取装置对织物多角度的图像拍摄、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行图像融合处理进而获取多角度图像的融合图像,本发明能够解决单视角信息局限性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将有效信息保留在融合图像中,且算法简便、实用性强、图像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345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0994728.9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边缘增强图像融合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采集纤维切片的第一纤维横截面图像,使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对第一纤维横截面图像进行边缘提取,获得纤维边缘图像;按照预设权重将第一纤维横截面图像和纤维边缘图像进行加权融合,获得第二纤维横截面图像并对第二纤维横截面图像滤波;通过预设的阈值范围分割滤波后的第二纤维横截面图像,并调用形态学腐蚀算法去除第二纤维横截面图像的纤维边缘检测线,得到纤维横截面图像。本发明通过对纤维横截面图像进行加权融合、滤波、分割等得到的新的纤维横截面图像的均方根误差小、峰值信噪比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0438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22505.X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B81/00 , A47B97/00 , G07C9/0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危化品智能存储柜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危化品智能存储柜系统,包括控制器;门禁模块,感应指纹信息,输出感应信号;温度监测模块,监测存储柜内的温度,输出温度监测值;湿度监测模块,监测储存柜内的湿度,输出湿度监测值;气体浓度监测模块,监测有毒气体浓度,输出气体浓度监测值;扫描模块,扫描存入存储柜内物品的二维码,输出扫描信号;气体净化模块,净化并更新存储柜内空气;电子锁具,用于控制存储柜门的开闭;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感应信号并控制电子锁具开闭存储柜门,控制器接收温度监测值、湿度监测值、气体浓度监测值并控制气体净化模块启闭。本发明达到智能控制控制存储柜并实时监控存储柜内的物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77678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56689.4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羊毛羊绒识别方法,目的在于寻找更为有效的羊绒与羊毛识别的实现方案,其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带有羊毛或羊绒的纤维图像;从纤维图像中提取纤维纹理特征和纤维形态特征,并基于纤维纹理特征和纤维形态特征构建多维数组;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多个多维数组,并将多个多维数组输入K均值聚类系统,以使羊毛和羊绒分开。本发明通过先提取纤维图像中的纤维纹理特征和纤维形态特征,再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羊毛羊绒纤维进行自动分类识别,简化了识别操作,降低了识别成本,同时采用智能识别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为干扰,提高了识别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