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7747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5672.9
申请日:2012-03-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破坏表面结构地制造具有高密度的负极活性物质,从而提供具有优异的输出、循环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含有:用碳质物质或石墨质物质将经过加压处理的碳材料包覆而得到的复合碳材料、和以下规定的碳材料。碳材料:选自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将未进行加压处理的原料碳材料用碳质物质或石墨质物质包覆的包覆石墨、非晶质碳中的1种以上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019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1540.7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B02C19/0056 , C01B32/20 , C01P2006/14 , C01P2006/19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了折衷选择关系、能够良好地表现出糊剂性状、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特性及低温输出功率等性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通过使用满足以下的(a)及(b)的复层结构碳材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而解决了上述课题。(a)(由DBP吸油量算出的空隙率)/(由振实密度算出的空隙率)<1.01;(b)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求出的表面含氧率(O/C)为1.5原子%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477476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280015672.9
申请日:2012-03-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破坏表面结构地制造具有高密度的负极活性物质,从而提供具有优异的输出、循环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本发明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含有:用碳质物质或石墨质物质将经过加压处理的碳材料包覆而得到的复合碳材料、和以下规定的碳材料。碳材料:选自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将未进行加压处理的原料碳材料用碳质物质或石墨质物质包覆的包覆石墨、非晶质碳中的1种以上碳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