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92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80046627.7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以及电解质,其中正电极包括化学式1中的锂锰钴氧化物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小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比负极活性物质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更低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并且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具有的不可逆容量大于负极活性物质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的不可逆容量。

    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锂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5951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510058912.9

    申请日:2015-02-04

    Abstract: 公开了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锂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用于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芯颗粒;和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芯颗粒并包括由式1表示的陶瓷复合物的包覆层。在式1中,M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铝(Al)、钛(Ti)、钪(Sc)、钒(V)、钇(Y)、铌(Nb)、铪(Hf)、钽(Ta)、硅(Si)、镓(Ga)、和锗(Ge),且‑1≤a≤1,0≤b≤2,0≤c≤2,0

    锂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9256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880046627.7

    申请日:2018-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以及电解质,其中正电极包括化学式1中的锂锰钴氧化物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小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颗粒直径(D50);并且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比负极活性物质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更低的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并且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具有的不可逆容量大于负极活性物质在第1次充电/放电期间的不可逆容量。

    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锂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595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058912.9

    申请日:2015-02-04

    Abstract: 公开了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其的锂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用于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芯颗粒;和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芯颗粒并包括由式1表示的陶瓷复合物的包覆层。在式1中,M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铝(Al)、钛(Ti)、钪(Sc)、钒(V)、钇(Y)、铌(Nb)、铪(Hf)、钽(Ta)、硅(Si)、镓(Ga)、和锗(Ge),且-1≤a≤1,0≤b≤2,0≤c≤2,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