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9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957293.1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并且包括其中聚集了多个初级颗粒的次级颗粒和在次级颗粒的表面上的钴涂覆部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并且包括单一颗粒和在单一颗粒的表面上的钴涂覆部分,其中基于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钴涂覆部分中镍和钴的总量的钴含量(at%)为基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钴涂覆部分中镍和钴的总量的钴含量(at%)的约1.45倍~约1.6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499413.9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电极、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和制造正电极的方法。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正电极,并且正电极包括正电极集流体和在正电极集流体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第一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并且包括包含多个初级颗粒的次级颗粒,并且次级颗粒的平均粒径(D50)为9μm~25μm,第二正电极活性物质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并且包括单个颗粒,并且单个颗粒的平均粒径(D50)为0.5μm~5μm。
-
公开(公告)号:CN1154112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361208.0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呈次级颗粒形式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具有单晶形式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在次级颗粒中聚集了多个初级颗粒,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都是镍类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涂覆有含钴化合物,并且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的最大粗糙度大于或等于15nm。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297824.5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该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锂镍类复合氧化物的次级颗粒和在次级颗粒的表面上的锆,其中在次级颗粒中聚集了多个初级颗粒,该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包含锂镍类复合氧化物的单一颗粒和在单一颗粒的表面上的锆,其中在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单一颗粒的表面上相对于所有元素的Zr含量(at%)与在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次级颗粒的表面上相对于所有元素的Zr含量(at%)的比例为约1.5至约3.0。
-
公开(公告)号:CN118156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519250.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38 , H01M4/04 , H01M10/052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次级颗粒的形式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次级颗粒中聚集多个初级颗粒;和单一颗粒的形式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中的每一个包括锂镍类复合氧化物,锂镍类复合氧化物相对于除了锂和氧之外的100mol%的元素具有大于或等于约70mol%的镍含量,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在次级颗粒的表面上包括膜形式的涂覆部分,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在单一颗粒的表面上包括膜形式的涂覆部分,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部分和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涂覆部分的每一个包括锂钴氧化物和羟基氧化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