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37514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200410098164.9
申请日:2004-11-10
IPC: G02F1/1335 , G02F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5/046 , G02F1/133604 , H01J61/305 , H01J61/92 , H01J65/00
Abstract: 一种平面光源装置包括一主体,多个分隔件,以及若干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主体包括一放电空间。分隔件将放电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区域。第一电极布置在主体的边缘部分,并且一放电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布置在分隔件之间。因此,对应于放电区域的第二电极防止偏差以增强平面光源装置的光学特性。此外,第二电极缩短放电启动时间并减少放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621918A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200410095817.8
申请日:2004-11-26
Applicant: 三星康宁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 H01J9/247 , H01J61/305 , H01J65/046
Abstract: 面光源器件包括光源体、间隔壁、隔离件和电压施加部分。光源体具有其中引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间隔壁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具有将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连接孔。隔离件被设置成隔离件对应于连接孔。隔离件密封连接孔,以将放电空间彼此隔离。电压施加部分在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中引发放电气体放电。因此,防止了电流漂移。
-
公开(公告)号:CN1591130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54942.4
申请日:2004-07-26
IPC: G02F1/13357 , H01J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1/26 , H01J9/247 , H01J61/305 , H01J65/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表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该表面光源装置包括灯体、空间分割构件、放电气体供给构件、以及电压施加部件。该灯体包括平板形空间和设置在该平板形空间内将不可见光转变为可见光的荧光层。该空间分割构件将该平板形空间分割成多个放电空间。该放电气体供给构件设置成穿过该空间分割构件,且固定在该空间分割构件上,并向该放电空间提供产生该不可见光的放电气体。该电压施加部件将放电电压施加给该放电气体。因此,产生平面光的表面光源装置的寿命提高,且光的亮度均匀,使得图像的显示质量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667473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510053827.X
申请日:2005-03-11
Applicant: 三星康宁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1/305 , G02F1/1336 , G02F1/133604 , H01J65/00
Abstract: 一种表面光源器件包括具有注入有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的光源体和用于将电压加载到所述放电气体的电极。所述光源体包括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放电空间的隔墙。所述隔墙的宽度抑止电流流通过其中的寄生电容在所述隔墙内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614475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95117.9
申请日:2004-11-04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61/305 , G02F1/133604 , H01J65/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光源体,隔断壁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以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空间,隔断壁具有与所述光源体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端部,隔断壁具有通孔,所述放电空间通过该通孔彼此连通。光源体包括为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以在所述放电空间中产生等离子体的电压供给部件,阻挡件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限制由放电气体产生的等离子体通过该通孔流动,所述阻挡件遮挡通孔,以限制等离子体通过该通孔流动。因此,提高了面光源装置的亮度的均匀度。
-
公开(公告)号:CN1992127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168275.1
申请日:2006-12-25
Applicant: 三星康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制造平面光源器件的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平面光源器件的装置。根据本方法,形成光源体,所述光源体包含多个注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去除放电空间内存在的杂质。将水银气体扩散到放电空间。随后,将光源体从水银以气态存在时的温度快速冷却到室温。显著缩短了水银气体在其液化时的温度范围内的时间,从而防止液化的水银移动到放电空间内的低温区域。
-
-
-
-
-